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国际学院开展爱国主义影片《731》观影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9       访问量:

  918日,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电影《731》全球首映当天,学院组织教职工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731通过沉浸式光影课堂,以史为镜、以影铸魂,引导师生在民族苦难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学院院长吕晓梅党委书记涂远武、党委副书记王明华出席本次活动。



  影片《731》聚焦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防疫”为名,对平民进行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反人类暴行的故事。学院特意选在918首映日当日,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时刻,使观影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观影过程中,当银幕上呈现冻伤实验的画面时,影院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在场同学眼中闪烁着悲愤的泪花他们既为受难同胞的命运心痛,更透过血色历史读懂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观影结束后,全体师生为死难同胞及革命先烈集体默哀。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涂远武在总结时指出:同学们眼含热泪、紧握双拳的动容时刻,就是我们最生动的爱国教育。希望我们铭记那段国家蒙辱、国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更加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带着这份觉醒,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用知识报国,以创新强邦,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731》观影活动既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影片中承载的历史记忆,让国际学子在感动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共鸣中强化使命担当。

  CITF221班朱佳莉:在918”这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观看这样一部特殊的影片,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铭记历史,永远不要忘记中华民族遭遇过的苦难,永远要记得我们先辈的壮烈牺牲,揭露真相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铭记苦难是为了凝聚奋进的力量。唯有以史为鉴、自强不息,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唯有坚守良知、敬畏生命,才能让文明的底线永不失守。

  CFA232班孟祥呈臻:作为一名黑龙江人,观看《731》时感受到双重的战栗。银幕上的罪恶并非遥远的历史场景,就发生在我生长的黑土地上。哈尔滨平房的寒风中仿佛还回荡着遇难者的哀嚎。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更承载着无法磨灭的民族伤痛。电影中冰雪覆盖的实验室与窗外我熟悉的东北寒冬重叠,令我不寒而栗。站在新时代的黑龙江土地上,我们更应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守护人性之光,让和平的种子在曾被鲜血浸染的冻土上开花结果。这片土地见证过黑暗,也因此更加渴望光明。

  国会231班赖俊炎:在观看《731》时,涌上的是无限的代入感和无力感,最令我灵魂震颤的是电影对人性的深度叩问。那些实施暴行的并非天生恶魔,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科学家,是普通家庭中的父亲和丈夫。电影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妖魔化,而是冷静展示了人性如何在极端民族主义和扭曲的科学观念下被系统性异化。影片中一个细节让我感到悲伤,剧情里的那位女官脖子上的印记说明了她也是夜樱计划的受害者,但最后她却在洗脑中成了屠杀手,这或许比明目张胆的残忍更加可怕。愿我们牢记历史,祖国繁荣昌盛,更愿世界和平。

  CFA231班李毓轩:电影用直白的镜头揭开了历史最黑暗的一页,充满血污与尖叫的实验室、冰冷的实验记录、日本军官冷漠的谈笑,将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无数平民沦为任人宰割、连姓名都不配拥有的实验材料,遭受细菌实验、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等极度血腥的折磨,令人发指。每一个展现痛苦与绝望的镜头都是一种刺痛,而在这样的黑暗中,受难者的互助与抗争更加直击人心。在影片最后,一个个姓名被大声喊出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在“918”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中国人民直面历史创伤的勇气、中国民族集体记忆的回响。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如今硝烟散去,但有些黑暗,我们必须铭记;有些血泪,我们不能淡忘!

  CFA232班刘烨:走出影院,终于懂了“铭记”不是口号。那些在黑暗里消失的名字、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痛,需要我们替他们记得——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让“冻伤实验”“活体解剖”这些词,永远停留在黑白史料,再也不会变成某个人的真实遭遇。让“马路大”这个带着屈辱的词,只在历史课的讨论中出现,而不是某个人临终前的最后一个称呼。此刻我们脚下的和平,是无数个没来得及等到黎明的人,用最痛的遭遇换来的——记着他们的痛,是对和平最实在的守护。

  国会231班张恒超:不忘历史,不是为了呐喊,而是为了反思;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凝聚和平力量。影片中,丈夫对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无比惦念,师父对自己的徒儿格外关爱……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影片中的人物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家人”。“家人”是心底最为柔软的部分,亦是最不能容忍欺辱的部分。烽火年代里,这般的“毅然决然”如点点星火绽放在四海九州,无数的“王子阳”前赴后继,小小的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前行的路,驱散了弥漫的硝烟,终换得今日的四海升平、海晏河清。因深知战争之殇,故更懂和平之重。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作者/丁纯一刘畅作者单位/国际学院图片/丁纯一作者单位/国际学院)

  一审负责人:谢博卿联系方式:18720079942

  二审负责人:王明华

  三审负责人:涂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