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留学攻略 >

【名校留学之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攻略

发布时间:2021-03-02       访问量:


留学之星简介

何盛恩,中共党员,2015级国际学院CITF1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连续四年获得校级荣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本科加权平均91。获选留基委优秀本科生赴英国公派留学,并参加英国南安普顿大学2+2项目。江财国际学院15级CITF1班班长、江财国际学院公益项目“卫蓝计划”创办者、南安普顿大学中文辩论队创始人、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Speaker商业关系副主席。华为财务精英挑战赛英国赛区前十。曾实习于Genpact集团(伦敦)咨询项目。获得华为财经(深圳)及字节跳动(深圳)offer。


出国的考虑和选择

对这个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确定要留学,打算走2+2项目或者交换;或者有大三大四的同学已经在准备海外申,但是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清楚是否要留学。对我而言,认为站在留学的大门前,自己在心里应该是有个底,知道自己在目前的阶段下想要获得什么,而答案又是什么。

那留学到底是不是适合我的选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的就是独立二字。那在学习方面,没有课本,很多时候可能要自己查找资料,以及接触一些新的教学方式。生活方面,基本都是单人间,你可能没有很多机会跟舍友调侃,一起上课,更多的时间会独来独往。这样当然有好处,你会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但是也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有一段时间会相对自闭,这应该是都会经历的阶段,但是如何尽快的走出来,又需要多少时间调整适应。

对于我自己而言,其实我自己恰恰是对未来不那么明确,所以希望通过留学来找到答案。但是其实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痛苦的,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吧。因为我自己比较依赖朋友,但是我又很希望能让自己更独立一些。我当初自己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因为是已经过了租房的高峰期了,我就自己在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住了7个月。然后因为房子的构造跟很多电影里面很像,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所以其实想想还挺后怕的。但是熬过来之后,确实觉得自己有所变化,现在你可能把我放在任何一个能用英语沟通的地方,基本都能适应下来。所以这样一个跳出舒适圈的想法,或者说想逼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以及在世界的另一端接触更多可能性,大概是我选择的原因。


南安普顿2+2项目留学经验

第一个是抱团的问题。在我去南安读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就已经有一千多了。在那里,中国留学生抱团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当然是合理的,毕竟身处异国他乡。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确定自己出国留学的初衷。是仅仅为了完成学业,还是对跨文化语境交流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悟。这也很大程度上觉得你要参加什么项目,如果是前者的话,我会建议直接申。如果是后者的话,我会更建议2+2项目。因为如果只是读研究生,特别是研究生在英国就一年课程,基本上赶ddl占了一大半。可能真的没法对国外文化有一个深刻的接触。而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文化的差异,我认为最主要是语言的障碍。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英文不是特别好,所以打消了出国的想法。我觉得直接在英文的环境下,语言的进步是很快的,最后还是看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的交一些益友和善友。如何建立自己的交际圈。正是因为相对国内交集较少,需要你自己去给自己压力,找一些和自己目标接近的善友。以及利用这个丰富的环境,去接触一些在不同领域有专长的益友。

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没有人逼迫,没有人加权排名,自己也不那么清楚身边的人到了什么阶段,没有明显的同龄人压力。如何尽早的制定自己的目标并且调整和执行时很重要的。我在南安的第一天,在图书馆,打开学校的电脑。打开了剑桥的网站,看研究生申请的要求。但是很遗憾,这样的目标一般没法实现。但是就是因为有这个目标,那你在接受考验的时候,会多一些动力,我在图书树能不能待多半个小时,在表达的时候能不能尝试把那个我不熟悉的英文解释出来。所以也恰恰是一个人的时候,更能考验和锻炼出来自己的毅力吧。

最后一点是关于寒暑假,特别是针对打算毕业后就业的同学,在国外其实有很多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暑期项目,如果能申请到,对之后的找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因为留学生可能相对来说寒暑假时间要少:因为要准备申,但是真正站在职场前,敲门砖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自己也有深刻体会。


研究生申请攻略

成绩依旧是第一标准:

和国内一样的是,成绩依然是选拔的第一标准,而且有水涨船高的趋势。我当初申的时候,70多分,也就是英国的一等,应该算是大师,到了80分就是王者了。但是到了下一年,我跟16级同学交流的时候,基本上80就比比皆是。所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小跨界的话:说的是大专业下的细分专业。比如经济学里的经济/会计/管理/金融。竞争愈发激烈的时候,专业的匹配度也成为了第二标准,特别是你在国外的课程。南安的2+2项目以经济学为主。我现在就读的专业也是偏经济管理的。据我了解,我们当时也有一些在英国加权过80分的,应该是很有希望上G5,但是最后没有申请到。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在国内是金融专业,然后申请金融或者商业分析。但是可能海外申对国内课程的认可度相对低一些。所以大家在做小跨界的时候,一定要考量自己有没有什么过人的专业背景:比如获奖或者考证。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专业匹配。


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这取决于读研之后的安排。如果是读海外博士的话,学校排名并不是绝对的,更多要考虑导师和专业排名,从而完善你的学术成果。如果是打算就业,学校排名可能更重要,因为在国内外认可度都更高。我自己的经验是,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国内公司的面试,基本上80%是G5,也包括剑桥的学生。至于大跨界的话,指不同的大专业。这里还是讲一个匹配度的问题,我当初申请了LSE的经济和心理学,但是因为基本没有社科经验,所以没申到。如果真的打算改专业,一定要去完善相关的经历或者修有关的课程。

我认为2+2项目是对申请硕士有帮助的。并不是说非2+2的学生申请不到,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从国内申请到G5的,北美前十的,江财也作为海外交流的平台在国外有自己的名气。但是随着申请人数比例每年增加,国外的学校在招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狭隘的偏向。所以参加双学位项目会给你加一些分,不论是毕业院校,还是申请中的一些流程细节。至少我现在身边有很多像央财、上财、中山、或者曼大华威毕业的,我觉得2+2让我有更多自信跟他们竞争。


学长建议

其实我觉得,决定没有好坏,还是取决于你的修炼。我是到了大二寒假才确定自己真的要留学,2月份考的雅思。但是不论考验、就业还是留学,最主要是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做一个判断:哪个更适合你。然后决定了就坚持下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然后我自己的体会是,在国外第三年了,扩大视野这个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我现在接触到一些问题,确实能从多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在国外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还有就是平台越大,竞争越激烈,我现在的同学,有的有麦肯锡、波士顿的实习背景,或者中金,或者UBS、英国四大的Offer。然后望其项背,我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很远。因为很大程度上,你确实是在跟世界上的同龄人竞争。

也是在出国的时候,自己有了更多作为中国人的担当。其实国外的环境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和,明显有一些人对我们的国家有错误的判断和偏见。也有人很尊敬我们的祖国,觉得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做出了模仿。包括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有朋友在领防疫包的时候,外国人问说你们去哪里领的口罩,哪里领的,然后我们说,是中国给我们的支援。二月份的时候疫情在武汉已经爆发了,那个时候我在一家餐馆打工,然后有一桌是泰国的客人,问我是哪的,我说是中国的,然后他们用有一些蹩脚中文跟我说:武汉加油。那个瞬间应该是最触动我的,让我觉得国泰民安是多么宝贵的一件事情。所以留学生,应该说多多少少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这是我们要去捍卫的事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祝所有执着求学的梦想不被辜负。

何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