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文:曾经的岁月】我们的教学楼
  • 时间:2012-04-20信息来源:国际学院字体:[ ]点击:
  • 记得2002年入学的时候,我们这一批国际学院的同学有150人左右,分成三个班。会计、金融、贸易各一个班。由于学院刚成立,学生少,院领导就把上课地点定在了国际交流中心。那是一座四层的小楼,一楼是报告厅,二楼有教室和院长办公室,三楼四楼也各有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

    第一年会计班在二楼上课。挨着蒋院长的办公室。每天早上抱着沉重的英文教材去上课的时候,老远就透过一二楼的共享空间,瞄到一个笑容可掬的大胡子正和蔼地注视着每一位学生。那便是蒋院长了。大一的同学总是很紧张念书,每天早早就到了教室。可到了一看,居然已经来了大半个班的同学,自己算倒数几名了。于是决心一定要早到,占个好位置。那时候觉得好的位置是和好的成绩有着完全正相关的关系。理论依据是:离老师越近,听的就越清楚,成绩自然就好了。于是第二天提前了半小时到教室,发现居然还是已经来了大半个班的同学,有自习的,有讨论前一天作业的,也有埋头伏案“赶抄”作业的,还有小睡的,也有只书到了,人去买早点的。 那时候我心里惭愧极了,自叹如此用功,用心程度居然还是不能赶上多数同学,真该自省呀!于是第二天上五点半闹铃,早上六点多就到了教室!推开教室门的一刹那,我如露入心,醍醐灌顶,顿时醒悟了自己的愚昧——哪是人同学来的早呀,为了避免搬运沉重教科书的困扰,大部分同学都把教材长期留在教室,不带回寝室的。如今回忆起这则轶事来,还是忍俊不禁。

    大学的几年,一直在交流中心完成学业,我们大部分同学,对交流中心这栋教学楼和教室,有着像家一般的信任和依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那里度过。我们在这里自习,上课,举办新年舞会,各种比赛,春去冬来,年复一年。落地窗绿色玻璃外的水杉绿了红,红了又绿。蛟湖畔的草地刚刚融了白雪,又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樟树果子。一教前的玉兰花迎着春风似乎刚刚苏醒,沁园边的桂花就香遍了整个校园。

    这里留下同学们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收获了温暖的师生情,凝结了坚韧的友情,有些还收获了珍贵的爱情。毕业那一天,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盛大的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终于穿上了期盼已久的学士服。大会上廖校长着红色校长服,亲自为每一位毕业生授学位证并留影。大家在交流中心门前合影留念,即将远去的同学聚在一起,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感动唏嘘。

    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机会回南昌走走,回学校看看。适逢十年院庆,特作此文,以此感谢老师领导的培养,怀念那些青春洋溢的日子。

    李化
    2002级国际会计